2020年年底,显卡已经因晶圆厂商产能不足而缺货,但缺货的远不止显卡。手机、电脑、汽车等产品都在为缺芯烦恼。受此影响汽车行业最为严重,各大厂商:蔚来、福特、奥迪、本田、宝马、韩国现代等出现停产、减产或裁员等现象。其中在汽车行业发展较为迅猛的汽车智能化、网联化以后,芯片在新能源汽车上的运用需要达到每辆千枚以上,对于芯片需求日益扩大,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不断创下新高,芯片短缺的问题不断加深,而芯片供应商由于带来的PC、数据中心、新能源等产业的逆势增长,及去年地震、火灾、暴风雨等影响,消费电子领域需求的加大,导致圆代工厂产能不足,只得挤压其他类型芯片的产能(汽车行业芯片等),加剧了供需失衡这一现象。
芯片设计制造过程中有多难暂且不提,但就现阶段国内企业可以生产的12英寸晶圆和8英寸晶圆产线订单出现的爆满情况,且无法给出具体交货期而言,将对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。
对于汽车芯片而言,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,主要在8英寸、90nm-0.13um制程范围生产,主要是以成熟工艺为主,现阶段缺货现象,芯片制造厂商考虑投资新产线或者优化产线,作为扩产重要手段。
投资新产线,需要“车规级芯片”,产线要达到“车规级”芯片的水准,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认证,100条芯片生产线里汽车厂家只能用10条,因此短期内将无法解决现阶段产量问题,但是也可以作为另一种途径之一。
优化生产线作为另外一种可能,相比之下可以作为短期快速提高产量的重要手段,芯片制造厂商应将制造柔性化贯穿整个产线,采用智能柔性环形线作为芯片快速移动平台,使产品高速进入下一工位生产,并且根据整条产线的最快节拍进行定制生产节拍,用较少的空间、时间及高精度的控制来完成传统机械自动化生产线完成不了的产量,用数倍的产量以解决当下芯片短缺问题作为有效手段。
因此,缺芯现象的出现,一方面由于外在市场环境供需关系紧张造成的,另一方面是产线产量有限,以致无法满足市场需求,如何将多种生产工艺及不同类型芯片进行同时柔性化生产,且在现有的基础上完成更高产量,将是各大厂商需要考虑的问题